微信公众号

扫描二维码访问
首页 > 防坑秘籍 > 为什么穷人越穷,富人越富?马太效应下的养老“经”

为什么穷人越穷,富人越富?马太效应下的养老“经”

浏览量: 日期:2019-11-29 04:19:03 来源:互联网

2019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花了15年时间,研究贫穷的本质,为什么有人能越变越富,有人却越变越穷呢?
在开始今天的内容前,先来一串灵魂拷问:
你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己很穷?
你觉得穷能改变吗?
你认同穷人会更穷,富人会更富吗?
 
这还真不好说,挣多少花多少的月光族觉得自己穷,
 
深圳有几栋楼收租的阿伯照样觉得自己不够富,
 
关于钱啊,人人都有自己的理儿。不过,今天有人拍板了,你根本就不穷!
 
前阵子,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发给了3位搞扶贫的学者,
 
他们花了15年时间,深入五大洲18个贫困国家/地区,
 
通过大量对照试验,探讨穷人为啥摆脱不了贫穷。
 
这个研究的精华还写成了一本书,叫《贫穷的本质》。
书中指出,贫穷的根源并不是懒惰和愚蠢,而是贫穷境遇下人们没得选。
因为贫穷地区的人们每天只能靠0.99美元生存,多买一份报纸都是负担。
 
这就意味着能获取的信息极其有限,导致他们认知上的诸多局限。
比如,明明有价格低廉的消毒蚊帐、可以净化水的氯、疫苗等预防措施,
 
他们却很少使用,等出了大病又得砸锅卖铁,一贫如洗。
 
再比如,他们一面不重视教育,一面将养老寄希望于儿女,
 
生一个不够有保障,就生多几个,结果越生越穷,越穷越生。
 
除了健康、教育和养老保障问题,他们每天还得和自己的欲望做斗争。
 
生而贫穷,似乎每条路都像是死胡同。
 
除了个人努力,更多地需要社会的帮扶,这也正是这个研究的伟大之处。
 
很显然,生活在信息发达、衣食无忧社会中的我们并不是穷人,想要改变贫穷也有更多渠道。
 
那为什么有人就能越变越富,有人却越变越穷呢?
 
按照诺奖的逻辑,今天我们也来聊聊“认知”问题。
 
1、穷人及时享乐,富人延迟满足
在《贫穷~》中提到,填饱肚子并非穷人的首要选择,让贫穷的生活少一点乏味更加重要。
 
在尼加拉瓜,56%的农村家庭有收音机,21%的家庭有电视机,
 
而在更穷的地方,如印度的乌代布尔,买不起电器,他们便操办各种庆典,有时一次能花掉家庭收入的40%。
 
现在很多人也一样,每月发工资左手进右手出,10号还马云爸爸,11号还信用卡爸爸,13号还京东白条爸爸。
 
尽管如此,种草已久的大牌衣服狠狠心也要下手,心仪的高逼格餐厅还是得去拍照打卡。
 
最近#王思聪吃上万元日料还给差评#上了热搜,在一片“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”中,不乏询问店铺位置,准备吃同款的。
这不,双十一也要到了,各路商家早已狂轰滥炸,
 
每天都有人求盖楼,李佳琦等网红在直播间嘶吼:OMG!买它买它买它!
 
翻滚的销售数据激红了年轻人的双眼,消费主义盛行掏空了他们的钱包,过度透支的现金流绑架了他们的生活。
 
越过越焦虑,越焦虑越想要安慰,于是二十几块一杯的喜茶、luckin、星巴克轮着喝,抖音、微博一刷几个小时。
 
“生活已经这么难了,还是及时行乐吧。”
 
这话当然没错,但及时行乐并不等于时时行乐。
 
前面提到的“口红一哥”李佳琦,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,如今的月收入有6位数。
 
他比大多数人更有资格及时行乐,然而一年365天,他有389场直播,
 
即使和家人到泰国旅行,一回酒店就开启工作模式,假期还没结束就飞回上海直播。
 
在玩乐面前,富人更加克制,身体可以休闲,脑袋却一刻也没有闲着。
 
比起普通人的快餐消费,他们更懂得“延时满足”。
 
用健身、学习和旅行来排解情绪,把一时的消费快感转化为投资自己的健康和见闻。
 
还有的,让自己的支出变成成长性收入,如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、南非公司Naspers投资腾讯,富人总在寻找优质资产,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,然后静静地等待时间的回报。
 
当你被当下的满足和失落来回问候时,他们蛰伏在深处,对诱惑不为所动,人生的规划已经做到了离世后。
 
这就是有些人越来越富的原因。
2、穷人投资偏好极端,富人更懂怎么稳赚大钱
说到投资,保保想分享身边的一个小故事:
 
保保的表叔和邻居老张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好兄弟,俩人家境相当,就业后拿的薪水也差不多。
 
十年前,表叔决定把部分积蓄用来投资买房,而老张在牛市中尝到了甜头,连本带利都投到了股票里。
 
十年后,表叔投资有方,一房变多房,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。
 
而老张股票被套,跟风投了P2P也险些血本无归,不服输的他现在又玩起了比特币,可还是输多赢少。
 
这十年,老张实际上变得更穷了,而表叔却打破了所谓的“阶级固化”,越来越有钱。
 
再对比我老爸,十几年来本本分分把钱存到银行,
 
虽说保本,但在多次降息和通货膨胀下缩了不少水,最重要是错过了国家发展这十几年间的投资红利。
 
所以说,过度投机主义如老张,和过度保守主义如我老爸,都是不合理的投资。
 
前者热衷于追逐短期高风险高回报投资,欲望比积蓄还膨胀,
 
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让有限的积蓄生出更多的财富,哪里能撬动更大的杠杠就投哪里,
 
然而实力配不上野心,满仓炒股、数字货币、P2P...一朝决策失误,血本无归,只能躺平当“韭零后”。
而过度保守就像家里老一辈,只相信银行,觉得其它金融工具都是骗人的。
 
也有人是出于“懒人心态”,认为其它金融工具门槛过高,直接存银行、余额宝更省心。
 
实际收益却连还信用卡手续费都不够,白白浪费了资产的时间价值。
 
而富人们是怎么做的呢?
 
富人一般不会投机,投机损失的承受力也大大超过普通人。
 
他们不会有过高的投资回报率期望,因此能凭借理智和精算,做到控制仓位,合理管理资金,及时止损,落袋为安。
 
比起高回报,更注重投资结构优化,保险、基金、优质股票、银行、房产...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,通过多样化组合降低风险,增加收入。
 
3、穷人在风险中裸奔,富人一生无忧
如果说,消费支出多了可以控制,投资风险太大可以优化,
 
但还有一些致贫致穷的事儿谁也无法避免,那就是生病和衰老。
 
当自己或亲人得病时,我们不得不放下工作,失去收入来源,同时巨额的医疗费用也可能让我们倾家荡产。
 
《贫穷~》中有一个发生在印尼的故事,2008年夏天,伊布·艾姆塔特的丈夫因为眼疾不能工作了。
 
伊布没有办法,只好找人借了40万,10万用来给丈夫买药治病,30万用来买吃的(7个孩子还有3一起住)。
 
他们每个月得还10%的利息,后来,利息越欠越多,已经积累到了100万,于是放债人威胁说要拿走他们所有的东西。
 
更惨的是,她的小儿子被诊断患了严重哮喘,由于早已债台高筑,她已经拿不出钱给儿子治病了,孩子没法再按时上学。
 
中国有句老话叫:越穷越见鬼,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遭遇吧。
 
和我们混久的老朋友们可能会说,提早配置保险就能减轻不少负担。
 
但实际上,穷人保险投入的比重非常低,从朋友圈频繁出现的大病重筹就能看出。
 
特别是老一辈,小病靠扛靠拖,大病来了如山倒,医疗费高的吓人,多少家庭因病致贫。
除了生病,还有养老。
 
帕克·苏达诺是印尼一个收废品的人,他有9个孩子和一堆孙子孙女,
 
他解释说,生很多孩子可以让他的养老更有保障,同时他也承认,过多的孩子让他不堪重负。
 
养儿防老并不完全可靠,越生越穷更可怕,这点相信大家早有共识。
 
而在今年阿里日上,马云曾说:30年以后,我们也许每一对年轻人要养八个老人,每一对年轻人要管理和支付五套房子的成本。
 
从前文章也分析过,人口老龄化、长寿化已然让我们的社会保障不堪重负,以后领的养老金远不及退休前工资。
 
加之未来年轻人承担着多重压力,意味着咱们“老来穷”的风险正在增加,要过上体面养老生活更有难度。
 
那么富人怎么应对呢?
 
首先,富人的风险意识很高,毕竟辛辛苦苦开的矿还没好好享受呢,病了死了都不值。
 
所以他们通常有专业的健身计划、营养管理、身体例行检查,大大降低健康风险。
 
即使发生大病或者退休养老,富人有自己的赚钱系统和稳健投资,收入也不会中断。
 
前文也提到,保险一直是富人投资结构中的重要一员,每人身上几十张健康保单、养老年金都很常见。
小结
 
保保今天其实是从消费、投资、保障三方面,对比了“穷人”与“富人”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别。
 
看清差距如何快马追上,保保总结了2点:
 
1、学习是回报最高的投资,特别是财商知识,既能提高自我控制力,还可以获取专业知识,掌握别人的财富之道,让你在“脱贫”路上走得更稳。
 
 
2、开源节流能让我们越来越富,健康和养老保障能防止我们一朝变穷。
 
理性消费、投资注意分散风险...如何开源节流相信很多老司机都比保保专业。
 
如何做好健康和养老保障,保保也说过很多次啦。
 
但是,如果有一种工具能一次性解决上面几个需求,你知道是啥吗?
那就是年金:
 
首先节流上,既然管不住自己花钱的手,就可以用年金强制存钱,放着复利生息,退休后定期领取,中途也能取出应急。
其次开源上,无论经济下行还是恶化,年金险的稳定收益能够穿越经济周期,有效抵抗经济变化和通胀。
并且能终身锁定收益率,在目前的低息环境中也能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。
 
最后保障上,年金保险的本金有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和监管部门严格把关,不跑路,也没有p2p的暴雷风险,很适合做为养老保障。

 

投保指南

投保攻略

我要投保   |   投保攻略   |   产品测评   |   保险词典   |   保险理赔   |   投保指南   |   智能顾问